丁磊:与网易一起火起来
- 风云人物
- 2005-08-07
- 38热度
- 0评论
有这么一个男孩儿,他的名气很响,年纪很轻。坐在老板的位置,却一无存款,二无汽车,与职工合住租来的房子,而当有人愿出9位数的价钱购买他所拥有的公司并给他保留一定股份时,他竟然拒绝了。
他一个人既做技术又搞管理,每天十几个小时在线,可他居然还有时间跟得上各种时髦,着装时尚,又会唱每一首流行歌曲。
他很“牛”气,自夸自己的技术是最好的,无人可及。
他常穿行于网易社区的网民中间,留下了许多佳作,不过他的网名绝对保密。
猜出他是谁了吧?他当然就是1999年中国网络杰出人物候选人之一的丁磊。
网易的丁磊今年28岁,戴着眼镜,一副书生模样,一眼看上去,不像老板或者企业家,倒是像个技术人员。其实,说起丁磊的成功,技术上的天赋、对互联网的兴趣以及敏感是最主要的。
与电脑结缘丁磊似乎是个天生就痴迷计算机的人。受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对无线电有很浓厚的兴趣。接触电脑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他参加了学校的计算机小组,还在一次软件编程比赛中获得过第二名。但是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父母考虑到计算机的辐射会影响身体,就强烈反对他学计算机专业。父母之命难违,1989年他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专业。
在大学里,由于对计算机的痴迷,他还是自学了几乎计算机专业的所有课程。同时,因为本身念的是通信工程专业,很自然的,把计算机和通信结合得很好。平时,丁磊很少认真听课,他喜欢自己钻研,独立思考,学习成绩一直在前五名以内。大学时代他最喜欢的地方是学校图书馆,因为那里有最新的美国计算机杂志。1993年,大学的最后一年里,丁磊担任了校外一家计算机公司的工程师,开始接触WindowsNT,并成为中国第一批的网民。
1993年大学毕业后,丁磊被分配到宁波电信局工作,负责程控交换机的维护,工作轻松,而且还能够天天使用电脑免费打电话。这两年丁磊学会了使用Unix、NT,为了仔细研究Unix,他几乎天天夜里12点以后才离开单位。由于深得其精华,目前丁磊仍然担任网易虚拟社区Unix的版主。
第一次上网丁磊第一次上网是在1995年,由中科院的一台VAX机连到了美国的Internet,当时是为了找一个产品的资料,上网的速度非常缓慢。
但由此丁磊感到了互联网的神奇:不必花国际长途电话费,就可以拿到最新的资料了。
在宁波电信局工作时,他也是第一次接触到了BBS和Internet。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在杂志上看到北京开了一个BBS。当时他还不知道该怎么上,拨号上去一看,里面的内容很少。不过,对电脑和通信一向敏感的丁磊立刻就意识到:这个就是以后信息发展的方向。
两次跳槽1995年时,北京电报局开通了第一家上网的ISP,丁磊预感到中国的互联网时代就要到来了,他得自己出去闯一闯了。当时丁磊为去北京还是广州犹豫不决,最后考虑到自己是南方人,气候更容易适应,就决定去广州。但最后他为寻求事业更大的发展来到北京,丁磊称之为“回家”。
在广州Sybase的一年里,丁磊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进步,正好广州刚推出ISP(上网接入)服务,于是丁磊就去了一家ISP当了总经理技术助理。他在那家ISP里架设了ChinaNet上的第一个BBS,认识了很多网友。网友们经常出来聚会,聊BBS上发生的事情,那段日子丁磊感觉非常开心。
创办网易在这家ISP做了一年,由于激烈的竞争和昂贵的电信收费,导致ISP几乎无法生存。丁磊为公司提出的建议也被否决了,于是,他决定离开。当时丁磊也很矛盾,不知道是该去外企打工,还是自己创业。最后考虑了五天,决定自己来尝试一下。现在回头看冒险的成分很大,用丁磊自己的话说:“当时根本不知道公司应该靠什么赚钱,天真地以为只要写一些软件、做一些系统的集成就可以了。后来几乎造成公司无法生存。”网易公司成立于1997年5月。“关于创业的资本很多人问我这笔钱是怎么来的。”丁磊说,“我注册网易的时候只有50万元,这些钱是以前存的、替别人写计费软件赚来的,还有一些是向朋友借的。用这些钱办一家公司实在是太少了,买几台服务器,搞一些装修就所剩无几了。”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丁磊他们只有三个人,挤在一间7平方米的小屋里写软件。火了网易接下来的故事许多人都已经知道了,网易创造了许多第一:率先赠送免费的个人主页,最早开发出免费电子邮件系统等。做技术出身的丁磊,充分利用了技术上的优势。如今,中国至少有100万以上的网民都在使用着丁磊开发出来的免费电子邮件系统。这个软件给他带来的丰厚利润也远远大于163.com。不过,当初围绕着它还小有波折呢。
软件开发出来后,电信局不允许他独立经营,可当他拿着可行性分析寻求合作时,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在他们看来,这个免费的东西无法赚钱。逼得丁磊提出了个四六分成的方案(丁磊得四),对方一下子醒悟过来,提出购买整个系统。1998年2月16日国内第一个全中文界面的免费邮件系统www.163.net开始提供服务。谁也没有想到,网民们的反应竟是那么强烈,注册用户数量以每天2000人的速度增加,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达到了30万用户。看到163.net的成功,先前对丁磊冷眼相看的许多公司纷纷打电话找他,要求购买邮件系统。
于是丁磊既做老板又当推销员,由于对技术的理解充分,丁磊几乎没有丢掉过一个合同。而后的几个月内,使用网易电子邮件系统的首都在线、金陵在线、香港国中网等纷纷开通。
像163、263等数字化域名也是丁磊的首创。在开发中文免费邮箱过程中,丁磊想到一个免费邮箱要成功,必须有一个上口、好记的域名,而国内的域名都太长,尤其英文字母在电话里没法讲清楚。但是,当时要申请一个好域名已经不可能了,连他们公司的域名都几乎被注册了。那段时间里,“我几乎天天在考虑域名问题。有一天晚上两点,无法入睡(其实我几乎每分钟都在想Internet的事情),突然想到如果用数字代表一个域名是否容易记忆。我立即起床,上网查询了163.net和163.com,发现他们没有被注册,于是毫不犹豫地注册了下来。”丁磊注册的数字化域名还包括后来的163、263、188等。这些数字域名后来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目前,163和263的用户加起来已经超过了百万。
人们似乎一夜之间感悟到了互联网的精髓:免费,而与此同时,丁磊也信心大增。接下来,网易“变脸”,由开发软件为主到建立门户网站,推出虚拟社区,并把电子商务也做得红红火火的。白手起家,没有借助任何风险投资的网易和他的小主人丁磊终于火起来了。刘久立玄辉文丁磊印象丁磊的故事就这么多,这些故事都是他自己讲的。不过在我看来,讲这些故事不如真地感觉他这个人好玩儿。
初见丁磊是在一家京城大饭店里,网易正在召开一次颇有水准的酒会。酒会上四面八方来的都是世界级大公司、大投资商代表。丁磊见到每一个人都会露出带酒窝的微笑。笔挺的衣服、闪亮的领带,一个有些学生气的大男孩形象突出出来。无论是和国内IT高手谈起经商,还是和洋人操起英语论起投资,他都是那样从容不迫、春风满面。一个久闻其大名的女记者不禁赞道:“好一个年轻有才的小帅哥!”再见丁磊是上周一晚上。从上海、广州巡察一圈回来,丁磊晚上11点飞回北京,直奔办公室。说起来他这人也怪可气的,本来说好11点采访,他信口说让我等会儿,谁知一等就是两个半小时,最后我和他的秘书小姐都扛不住了,可他竟然还那么精力充沛。丁磊手下有人说,丁磊其实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太懂技术,公司所有的问题都会去找他。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成熟公司的标志,但想来如果个个老总都这么当可真够累的,难怪他一直希望能找到个合适的CEO,自己让贤。
属下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说法:丁磊是不用睡觉的,说这话时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思。据说他经常能在公司干到夜里两点,然后回到家里还充满闲情逸致地看VCD。
表面上一脸书生样,骨子里一点都不循规蹈矩,这是众人对他一致的评价。了解丁磊的人都说他其实是一个“玩主”。他能和同事从玩笑聊起,大谈创业、风险投资,最后以“钓鱼经”为结尾,感慨地说:“人生如钓鱼,玩好了不容易。”他能泡在网上十几个小时,也能够在一天之内飞去几千里,漂移不定是丁磊最真实的写照。三里屯酒吧是丁磊很爱去的地方,他说,穿上牛仔裤,头顶上来个棒球帽,混迹街巷、寻踪追影的感觉特好。此外,他还自称是个文学青年,对流行音乐也很着迷。
思维活跃的丁磊没什么佩服的英雄,却独独喜欢“阿甘”,一部《阿甘正传》他至少看了5遍。从中看出了什么?丁磊说:“是做人的执著。”没车、没房、没存款,能抵御9位数巨款的诱惑,全情投入于一项事业,这又是怎样的执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