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利厅防汛指挥项目视讯应用案例
- 知识体系
- 2005-08-13
- 25热度
- 0评论
【简 介】
水利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更好地配合开展水利、防汛工作。因此,在实施时要充分考虑实施项目的性价比,并综合考衡当前现状及今后的发展需要。
作为水利信息化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项目,视讯系统愈来愈受到各级水利系统的高度重视。浙江省水利厅防汛应急指挥项目实施三年来,以领先的技术、稳定的运作大大提高了防汛指挥决策工作的效率,成功保障了浙江省的防汛工作。
项目介绍
防汛工作刻不容缓,稍有差错就会危急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水利行业正在进入全面信息化的重要阶段,防汛工作的信息采集、处理、共享、决策方式也都必须跟上这一变化。“浙江省水利厅防汛应急指挥项目”正是应时而生,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迅速、及时地开展防汛工作,为人民的生命财产树起保护伞。
浙江省水利厅是全省防汛指挥的中心,通过防汛应急指挥项目与各地市局防汛部门间保持互联互通,进行异地防汛会商,并实现及时、准确、快捷的现场指挥与沟通。特别是在汛期时,这一系统将水情、雨情、工情和灾情等各方面信息以多媒体形式进行实时远程交互,使领导指挥防汛抗洪工作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各地的水情、雨情、工情、灾情以及救灾布置等紧急工作进展情况,并帮助指挥者及时做出决策并向地市部门发布实时防汛指挥命令。
浙江省水利厅防汛应急指挥项目2001年开始建设,系统核心部件采用鼎视通MCU (DST H.323 MCS),并在主会场选购了电视墙服务器(DST TVWall Server)。2002年投入使用,系统一直运行良好。截止今日,浙江省11个地市级的气象局中已有9个也选购了鼎视通的MCU,近百个工作在最前线的水文观测站可以连入这个系统,将观测到的情况及时向上汇报,形成了一张将省厅、市局和观测站时时连在一起的高效工作网。
项目特点
1、高稳定性
水利部门的视讯系统经常要应对出现洪灾、台风等紧急情况时连续开会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情况。同时,作为一种指挥系统,这一系统要有很高的全局把握能力,能即时掌握各地市级水利部门、县级水利监测部门以及气象、交通等协同部门的情况。因此对硬件、网络的稳定性要求都非常高。
浙江省水利厅防汛应急指挥项目系统的核心部件DST H.323 MCS,经过了50000小时可靠运行的检测,完全能满足用户7x24小时运行的应用需求。针对网络原因造成的会议不稳定、断会情况,DST H.323 MCS还提供一些特色功能来解决,如自动重邀、网络监测、自动调整等。如果终端发生意外掉点,DST H.323 MCS的自动重邀功能就会自动将该会场再次邀请加入会议,帮助掉线的会场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会议。网络监测则可以预先发现、排查问题,在会议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帮助管理员迅速判断网络故障点,并支持会场调整功能,使会议正常召开。浙江水利的防汛应急系统于2002年正式使用以来,在汛期曾召开长达数天的紧急会议,连续运行下系统表现得非常稳定。
2、对会议全面掌控
作为指挥系统,这一系统的主会场需要在同一时间看到多个会场或所有会场的画面,以便主会场的领导有效掌控全局。以往的一些视讯会议系统往往采用MCU的多分屏功能或监控器类的产品,画面分辨率低。此系统目前采用第五代电视墙服务器(DST TVWall Server),单台设备可以在同一时间输出8个高清晰度的画面,并可根据用户需要组合出不同分屏模式,如4分屏、16分屏等,亦可随时进行轮询或切换到其他画面。
此外,该系统使用的DST H.323 MCS也拥有许多方便掌控会议全局的功能,如会议主席决定是否同意终端发言的申请、实时编辑字幕进行信息发布和会议提示、会议密商以及电子白板、数据会议、文件共享等数据功能。
3、管理简单、灵活
汛期时,视频会议召集往往非常紧急,同时参加、主持会议的又常是党政部门及各水利部门的领导,对视讯会议具体的技术工作不会有深入了解,因此视讯会议的操作、管理都要简单、易用。此系统采用专用的控制软件,人性化的管理界面十分友好。另外,这样的大规模视频会议系统管理起来层层叠叠,不是非常方便,但是采用了鼎视通的DST DMMC(智能级联管理平台),就可以由主会场集中管理各地市的设备,管理方便,而且易于上手。
4、兼容性强
由于一个会议的参与者多达几十个部门,信息化程度不一,应用的硬件产品差异性也非常大,这就要求系统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此系统互通性强,符合国际标准,可以兼容所有的H.323标准产品,桌面终端也可以实现无缝接入。
5、可升级,可扩展
水利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更好地配合开展水利、防汛工作。因此,在实施时要充分考虑实施项目的性价比,并综合考衡当前现状及今后的发展需要。
此系统运行至今,其中的核心部件MCU和电视墙服务器已经数次通过远程方式进行了功能上的更新换代,及时跟进视讯应用的发展步伐,功能更多样,操作越来越人性化。更重要的是,这种只需要升级就能适应技术进步和工作需要的方式极大地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系统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