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工程打造“数字北京”

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北京正在经历一个伟大的变化,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打造一座崭新的城市--数字化北京。北京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华平澜表示,未来北京将以五大信息工程加快"数字北京"建设的步伐。
  "数字北京"概念,最早由北京市市长刘淇于1999年在数字地球国际论坛上提出。
  所谓"数字北京",就是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的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平台,整合首都北京的人文、社会、空间、环境、经济、科技、教育等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科教信息系统,劳动社会保障和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把北京建设成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为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打下良好基础。
  华平澜介绍,截至目前,北京五大信息工程已经取得一系列辉煌成果。
  今年年初,北京市政府召开电子政务大会,形成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政务信息化的意见》,揭开了北京在新世纪信息化建设的序幕。
  目前,北京市各部门中已有人大、政协、市高级法院,各区县政府,市属机构等25个单位在首都之窗上建立自已的网站。现在首都之窗的月平均浏览量达到600多万人次,半年时间,市长信箱就收到3000多封网上来函。今年北京市计划在电子政务方面,积极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审批制度,提高政府办公效率。
  北京通过建设首都电子商城为企业和商家提供了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使首都电子商城真正起到为企业提供面向全国的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现在,入驻电子商城的签约商户达到3500多家。
  华平澜表示,在科研力量雄厚、高校云集的北京,科教信息网络工程无疑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北京科教信息网络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结合,建立综合的教育网站,以及各类科教信息的资源库。北京还将支持首都科教系统开展网上教育,成果发布,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并开展远程医疗,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网络教育。
  在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信息化应用工程方面,北京市政府计划依托首都公用信息平台,以医疗保险系统为突破口,带动北京市劳动保障系统。2001年的建设目标是北京市八城区建立信息网络中心,实现互联,建立全市统一的核心网站,对各级网站进行规范,为充分利用首都各方面的信息资源提供站点的导航,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创造相应的信息环境,使得信息化建设更加贴近老百姓,方便老百姓。
  华平澜说,根据规划在十五期间,北京要依靠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建立全市宽带多媒体信息网,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首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和数据信息库。实现北京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共享,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