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注记的功能和构成元素及如何配置
- 知识体系
- 2007-10-14
- 77热度
- 0评论
地图注记是地图符号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地图符号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线状符号的注记常用水平、垂直、雁行 或屈字列设计编排,且注记轴线应与符号平行或依符号轴线排列。面状符号的注记多用雁行或屈字列,配置在符号相应面积内,并沿符号中部的主轴线布设。在同一幅地图上,同一类地物注记的配置方式要一致。
一、地图注记的功能
1.表明制图对象
地图注记和符号结合,可表明各种制图对象的名称、位置和类型。如上海、秦岭、黄海、36°(纬度)等各种地物、地理名称。
2.标明制图对象属性
各种说明性的文字、数字注记,可指示制图对象类别、性 质和数 量特征。如湖泊中的“咸”字指咸水湖;果园符号中的“苹”指苹果园;公路符号中的“沥”指沥青路面;也可用阿拉伯数字表说明河流流速、水深,公路宽度,陡坎高度等。
3.转译说明功能
有时在地图上还需要用文字说明才能让使用者真正理解地图符号的真实涵义,达到进一步传输地图信息的作用不至于影响读者对 地图符号的正确解读。
二、地图注记的构成元素
地图 注记的类型包括: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
地图注记的构成元素包括:字体(形)、字级(尺寸)、字色(色彩)、字距等。
字体即字的形状,在地图上常用来表示制图对象的名称和类别、性质。如宋体常用于表示较小居民地注记,左斜或右 斜宋体表示水系名称,扁宋体、竖宋体用于表示图名、区域名,黑体(等线体)用于图名、区域名和大居民地注记,细黑体用于小居民地和说明注记(最小注记的常用字体),耸肩黑体用于山脉名称,长黑体用于山峰、山隘名称,扁黑体用于区域名称,长、扁黑体也用于图名和图外注记,仿宋体多用于表示较小居民地名称,隶体、魏体常用作图名、区域名表面注记,美术体多用于图名。
字级是指注记字的大小,常用来反映被注对象的等级和重要性。越是重要的事物,其注记越大,反之亦然。如居民地注记大小,按照其行政等级和隶属关系,依首都,省、区 、直辖市,地区、自治州,市,县、旗、自治县,镇、乡的层次关系,注记逐渐变小。
字色和字体作用相同,常结合字体变化用于增强类别、性 质差异。如水系注记用蓝色,等高注记用棕色,区域表面注记用红色,居民地注记用黑色等。
字距是指注记中字间的距离大小。字距大小以方便确定制图对象的分布范围为依据,且每一单体对象注记的字距应相等。点状物注记字距小,线状物注字距较大,面状物注记字距据所注面积大小来确定。
三、地图注记的配置
地图注记配置以能明确标明被注对象,尽量排列在空白处,不压盖切断其他线划或注记,并能反映被注地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基本原则。
点状符号的注记应以水平字列配置,且多置于其右方,注记可沿纬线方向排列或平行于上下图廓线。
线状符号的注记常用水平、垂直、雁行 或屈字列设计编排,且注记轴线应与符号平行或依符号轴线排列。面状符号的注记多用雁行或屈字列,配置在符号相应面积内,并沿符号中部的主轴线布设。在同一幅地图上,同一类地物注记的配置方式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