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日常生产生活里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 知识体系
- 2007-09-17
- 121热度
- 0评论
在文化教育方面,地图是进行文化教育的有效工具。地图是传输信息的通道和工具。地图是容纳和贮存地表环境信息的载体,或者说是贮存信息的工具或手段......总而言之,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地图都演绎着重要的角色意义,那么归纳起来地图究竟有哪些意义和用途呢?
在经济建设方面,地图是各项建设事业的“尖兵”。从地质勘探,矿藏开采,铁路与公路勘测选线,工矿企业的规划与设计,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森林的普查与更新,草场的合理利用,到工业布局、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大型工程设计与施工,还有荒地垦殖,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各个国民经济建设部门,可以说无一不需要使用地图的。
日常生活中,地图是读书看报的“顾问”,外出旅游,地图是可靠的“向导”。它还可以充实人们的知识,提高热爱生活的情趣。
1. 地图的功能
(1)获取认知信息功能
制图的目的在于使用,所以,地图可以作为认识客观世界从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和有力工具。地图可以表示地表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互联系、质量特征、数量差异以及发展变化,它不但是地学科学调查研究成果很好的表达形式,而且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人们可以通过地图分析、地图量测,获取制图区事物现象的空间位置、长度、坡度、面积、体积、深度、密度、曲率、分率等具体的数量指标。运用数学方法、比较方法、归纳演绎方法对地图进行分析,获得各种制图对象的参数数据、历史变迁、区域规律性以及发展趋势。利用地图
建立各种纵、横断面图,曲线图、直方图、金字塔图等图表,获得制图区事物现象的直观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利用地图可纠正不正确的空间概念。如在人们头脑中的“意境地图”上,大连和北京相比,北京靠南一些,实际上大连的纬度更靠南;人们印象武汉长江大桥是一座南北向大桥,实际上它近乎于东西向大桥。所以,通过地图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信息,地图具有可获取及认知信息的功能。
(2)模拟客观功能
地图是客观世界的缩小和概括。它具有严密的数学基础、直观的符号系统和科学的地图概括,可以说地图是客观世界的公式化、符号化和抽象化,是对客观世界的模拟模型。它表示客观世界的自然、社会经济现象的空间分布、结构组合、相互联系以及发展变化。它是用符号系统反映制图对象的形象符号模型,是用数学图形方法表示制图物体数量、质量特征的图形数学模型;是用抽象和概括的方法再现客观世界制图对象的分布和结构组合的概念空间模型。和其他表示客观世界的方法比较,地图方法有很多优越性,它具有精确性、直观性、一览性、概
括性、抽象性、合成性、可量测性和相似性等。地表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有自然的和人为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具体的和抽象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连续的和间断的,宏观的和微观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等,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各种地图模型。地图再现和模拟了客观世界,所以地图具有模拟客观功能。
(3)传输信息功能
地图是传输信息的通道和工具。信息传输的过程是,信息源的信息经过信息发送者的编码(如电报编码),通过一定的通道发送信息(如电波传递),信息接收者接到信号,经过译码(如电报翻译),把信息传输到目的地。地图生产使用也是一种信息传输,编图者(即信息发送者)把对客观世界(信息源)的认识经过选择、概括、简化、符号化(即编码),通过地图(即传输通道)传送给用图者(即信息接收者),用图者经过符号判断分析(即译码),形成再现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图1—3)。显然,地图传输信息功能涉及到编图者和用图者,制图和用图的整个过程。这就要求地图编制者要深刻认识客观世界,经过加工处理出现在地图上的信息要准确、易读,不出现伪信息,而地图用图者要懂得地图符号语言,正确分析判读,准确译码,没有信息错误。地图传输信息功能把地图生产和地图应用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载负信息功能
地图是容纳和贮存地表环境信息的载体,或者说是贮存信息的工具或手段。地图存贮着大量的信息,它们是依据图形线划符号来贮存、表达和传递的。地图信息包括直观信息和潜在信息,直观信息即地图上的线划符号图形;而潜在信息只有通过分析、解译、判读才能获得。地图的直观信息是有限的,而潜在信息却是不可计量的。人们根据需要,可以从地图上提取各种所需信息。地图是一个信息集合体,它载负着各种各样不同种类、不同范畴的环境信息。地图具有载负信息功能。
(5)感受信息功能
地图是信息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图也是一个信息源。任何人都会对地图产生一个感受过程,不管是深刻的、浮浅的、直接的、间接的、专业的、一般的等。也就是说从地图上能感受到信息。地图具有视觉感受信息功能。制图是为了在实践中应用。从制图者的角度考虑,要从用图者对地图的感受过程和特点出发,分析其心理特征、视觉效果,研究怎样的图形符号、整饰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图的各种作用,获得最多的地图信息。采用不同的符号图形和图面整饰,制作的同一制图区、同一主题的地图,对用图者将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效果。相反,同一地图,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具有不同地图知识的用图者,也将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效果。所以,制图者一方面要考虑什么样的地图设计,符号系统,读者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不同的地图设计、符号系统,针对不同种类的读者。要从符号同符号、符号同制图对象、符号同用图者三种关系入手研究,作为地图符号系统设计、地图整饰的理论基础,从而得到最佳的地图感受效果,最优化地发挥地图感受信息功能的作用。
2. 地图的用途
由于地图具有信息传输功能和直观、总览、明显、可量等特性,所以地图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各领域,都得到极其广泛和普遍的应用。
在经济建设方面,地图是各项建设事业的“尖兵”。从地质勘探,矿藏开采,铁路与公路勘测选线,工矿企业的规划与设计,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森林的普查与更新,草场的合理利用,到工业布局、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大型工程设计与施工,还有荒地垦殖,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各个国民经济建设部门,可以说无一不需要使用地图的。
在国防建设方面,一切军事行动,不论是司令部统观战局,各级指挥员研究战略、战役、战术、战斗问题,或从单一兵种的战斗到多军、兵种的协同作战,都需要各种比例尺地图提供地形保证。特别是在现代化战争中,飞行器的发射和运行,更需要高精度的地图提供地心坐标和轨道数据,以便迅速地自行选择和打击目标。所以古今征战地图被称作军队的“眼睛”。
在地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地图乃是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手段和工具。从科学发展史看,地图与地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并且源远流长。这是因为地图可以将广阔空间的事物现象,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使其根据地图了解区域的自然面貌和社会经济特征,从而探讨它们的规律性。如自然资源和国土开发,区域和城市规划,水系的类型、结构和治理,环境质量评价,营造防护林带,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研究等,无一不需依据地图进行研究。此外,地学的研究成果往往又是以地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而这些成果又可以不断丰富和核实地图的内容,促进新图种的产生。
在国际交往方面,地图也是重要的依据。如在划定国界时,除了文字条约,还必须附有双方勘定境界的地图作为附件。涉及到国家的领土主权发生争议时,不仅要用精确的现代地图,还更需要有详细的历史地图。
在文化教育方面,地图是进行文化教育的有效工具。广泛运用地图,既有利于使青少年认识祖国的辽阔广大,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又有利于增进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同时,地图还能表达世界各国的政治、地理概况,以及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有利于进行国际主义教育。在地理教学上,它是许多教学环节都需要使用的教具,运用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也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航空、航海一刻也离不开航空图与航海图。
日常生活中,地图是读书看报的“顾问”,外出旅游,地图是可靠的“向导”。它还可以充实人们的知识,提高热爱生活的情趣。
基于电子地图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公认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我国已经自行研制出汽车导航配套系统;移动通讯网络的升级和移动通讯增值服务的开放,也使得基于手机的个人移动导航及地图信息服务成为可能。国外电子地图在生产和服务中的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专用网络或互联网络可快速地把信息,以不同形式发布给导航电子地图用户。电子地图将成为未来市场新宠,市场需求和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