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高校专业介绍之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学院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成立于1999年9月,由原资源系和环境工程专业合并而成。学院下设土地管理、环境工程、农业资源3个系。现有本科专业4个: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3个: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农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植物营养学研究所;建立了国土资源与信息技术、农业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科技创新平台和学院实验中心。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自1988年开始招生,学科建设蓬勃发展,目前可以招收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各种层次不同形式的学生。学院涵盖了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四大学科,是湖南农业大学一个综合性强,适应性广,发展前景看好的实力学院。

1.师资队伍

全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全院教师56人,教师中教授12人,副教授26人;博士15人(另有在读博士13人),硕士28人。教师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国家和省青年骨干,留学归国博士10人。聘请了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葛洪元厅长、方先知副厅长,省环保局蒋益民局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汤鸿宵院士,长江学者、国际植物营养学会主席、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教授,英国洛桑试验站Brookes教授,中国体改研究会副秘书长温铁军研究员等13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还聘请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吴金水研究员、王凯荣研究员、湖南省农科院土肥所郑圣先研究员、中国农科院曾希柏研究员4位兼职教授联合培养研究生。学院与美、日、挪、加、法等国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2.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遥感与资源利用、园艺环境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土地资源管理、农业遥感与资源利用、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遥感与资源利用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土壤—作物系统模拟、土壤肥力与精准农业、作物遥感与农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点 主要研究方向: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土地经济、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农业遥感与资源利用硕士点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作物系统模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精准农业中的土壤肥力、3S技术集成与农业应用。

3.教学实验条件

学院拥有全站仪、红外测距仪、GPS定位仪、扫描仪、绘图仪、数字化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超速冷冻离心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废水、废气净化装置等价值437.7万元仪器设备(964台件)及装置,以及价值共165万元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土地管理、测绘制图、数理统计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有资源遥感与信息系统、土地规划与设计、资源调查与制图、地质地貌、废弃物处理、资源环境理化分析测试等实验室和院计算机中心。实验实习等教学用房建筑面积为5400平方米;实验用地1公顷。除了能共享学校图书馆91万多册图书资料外,本院资料室藏书3万多册。
4.人才培养

1994年我校与湖南省国土管理局(现为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签定了联合开办“土地管理”专业的协议。建校以来,我院各专业共招收各层次学生5000余人。目前我院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除了可招收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学生外,还招收环境工程与管理(专科、专升本、高升本)、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升本)专业自考专科、本科学生;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函授专科、本科(专升本、高升本);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农业推广硕士及环境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170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130人,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23人,统招本科生989人,全日制自考本科生808人,函授本、专科生220人。

5.科学研究

学院长期以来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各个学科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传统。1979年以来,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有4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湖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及成果应用”于199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菜园土壤污染及对蔬菜毒害影响的研究”(1993)、“不同稻作制红壤性稻田肥力演变规律研究”(1994)、“高蛋白饲料稻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2002)、“湖南省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及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2003)、“烟草活性有机无机专用肥的研究与开发”(2003)分别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双季稻一次性施用专用配方肥”荣获1999年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

目前全院3个科技创新平台主持和承担在研科研项目60多项,2005年获资助经费340多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我院教师1982年开始研究土地规划与土地评价技术与方法,1984年提出了“多级参数平衡法”。该方法在土地评价的基础上,将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作为土地利用目标,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的大比例尺土地利用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该成果在区域治理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近年来,在土地规划修编中的技术方法创新、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技术、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规划方案)模型构建、土地利用分区、公众参与方法、土地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3S技术应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科学发展观与土地管理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开展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储备。我院段建南教授于2005年11月被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聘为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6.社会服务

我院十分重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局、省农业厅及各市、县国土部门、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技术服务。我院部分教师,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承担县级国土整治规划、综合农业区划、区域水土保持规划等项目;在1997年开展的土地规划修编工作中,曾参加株洲市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山西省河曲县、神池县、五寨县、保德县、路城县等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2年完成了湖南省22个县、市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3年承担了四个县、市的矿产资源规划;2002-2004年承担了11个县、市的生态规划,完成环境工程治理项目4项、3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承担了茶陵县“地籍管理数据库”的建库和株州市“基本农田数据库”的建库工作。2004年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承担了醴陵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2003年我院与省国土资源厅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本科自考班,同年4月我院受郴州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举办了土地开发整理培训班。

目前我院能够提供的技术服务领域: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区域(包括县级、市级等)生态环境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农田水利规划及城镇规划。

土地详查及变更调查、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与工程测量,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可行性研究、设计及工程预算。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房地产、环境质量等信息系统开发及数据库建设。

环境污染治理(包括工农业固体废弃物如废旧电子产品的处理、养殖场固体废物、废水处理等),环境工程设计,建设项目(含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主要农产品及环境介质中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多残留检测(已通过农业部认证),主要重金属及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检测。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与环境质量评价与控制。

联系方式: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

邮编:410128

电话:(0731)461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