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
- 专家人物
- 2008-04-08
- 98热度
- 0评论
40多年前,刘先林接过武汉测绘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也接到了这样一句祝福:“祝贺你,幸福的使者!”年轻的他听后很是纳闷。后来一琢磨没错儿:测绘总是发生在建设之先,什么地方发现矿藏了,什么时候要搬迁新居、修建公路桥梁了,搞测绘的人就拿着杆子、标尺赶到了,见到他们就意味着生活的改善,难怪会被老百姓认为是“幸福的使者”。
“把地球搬回家”,是他对“测绘”这个概念的简洁描述,也是他对测绘这项事业的毕生追求。40多年来,他引领我国测绘科技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结束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他就是我国自己培养的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
艰苦跋涉于创新路上
艰苦怕什么?危险又算什么?“在遇到困难时,我感觉成功的希望就在很远的地方向我招手。成功的欣喜是不可比拟的!”刘先林说。
刘先林入行时,测绘是一个有生命危险的行当,老测绘工作者们野外作业,能推着架子车从新疆一直测到海南岛。当年与刘先林一起进校的30多个同学,几乎都是被调配入这个专业的,出校门时只剩下了4个。刘先林说自己也是“误入此行”,填报高考志愿时,他见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有“航空”二字,想来挺有意思便报了。没想到,大学几年没能飞上天,却体验了用脚“测量”大地的艰苦。“测绘行业技术更新非常快,基本上是10年建一个新品博物馆。我们搞测绘科研的,只有意志最坚强的人才能走到最后。”刘先林说。为这句话做注脚的,是他40余年跋涉于创新之路取得的硕果:
1963年,大学毕业不到一年的刘先林便崭露出非凡的创新才能,创立了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成为我国航空测量规范中第一个中国人创立的方法;
1968年,他编制出DJS—5空中三角测量航测内业加密程序,使新兴的计算机技术第一次被引进我国航测生产领域;
1984年,他研制成功数控测图仪,填补了国家大型航空测量仪器的空白,次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年以后,他致力于集光机电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解析测图仪,填补了国内该类仪器的空白,JX—3解析测图仪荣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他牵头数字化测绘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研究,其成果在我国测绘行业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再次为他赢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进入新世纪,这些辉煌一时的测绘科技成果,有的已经陈列在博物馆,有的即将进入博物馆。但刘先林很欣慰,因为测绘技术每10年一次的飞跃,基本上都采用了自主创新的产品,这其中包含着自己的多少的心血!同时他也备感压力,因为创新的步伐仍然不容稍缓!
就在不久前,年近七旬的刘先林迎来了又一项重大创新成果的问世:他于2002年承担的国家“十五”测绘科技攻关项目————数字航空摄影仪通过了产品鉴定,被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