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柯布西耶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的城市设计理论

由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观念形态的改变,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论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1956年召开的第十次年会确定议题为“组群的流动性(Cluster mobili-ty)——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变化和成长”。会议认为:城市是一个不断变 化和生长的极为复杂的有机体,而过去的这套理论过于机械。另外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组织也过于臃肿,这些都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这次会议以后,CIAM就解散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批第十次年会的筹备人——青年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设计师。

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对建筑、艺术、城市规划与设计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他 1922年撰写的《明日的城市》一书中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观点。面对大城市高度发展的现实,他主张依靠现代技术力量,从规划着眼,技术着手,来充分利用和改善城市有限空间。他建议减少市中心建筑密度,增加绿地,增加人口密度,其具体办法是高层化。

1925年他提出了改建巴黎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以摩天大楼、快速道路、立体交叉和大片绿地来彻底改造旧的巴黎市区。他的建筑艺术观,也是一反中世纪古典艺术传统,以几何形体作为形式美的标准,将它作为新时代建筑的音符。他的这 套理论,对巴黎这座历史名城来讲,当然是不可能被接受,也无法实现的,但对西方大 城市战后的复兴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它适应了特大城市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 时代的要求。他的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太忽视现实,忽视传统,因此70年代以后,他的 这套主张受到抵制。

柯布西耶对城市规划和建筑界的重大贡献还在于倡导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这个协会 成立于1928年,1956年解散。在这个组织活动的28年中共召开了10次年会,这些会议对 国际城市规划与设计、对现代建筑均起了很大作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933年在希腊雅 典召开的第四次年会。在这次会议以后发表的“城市计划大纲”(又称“雅典宪章”) 为现代城市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雅典宪章强调城市功能分区,强调自然环境(阳光、 空气、绿化)对人的重要性。

它对以后城市规划中的用地分区管理(Zonning)、绿环( Green belt)、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人车分离、建筑高层化、房屋间距等 概念的形成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的新城设计,有巴西新首都巴西 利亚(Brasilia)和印度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Changdigh)。这两座新城在城市设计上 都力图表现出新的主题思想,即功能和艺术上都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在这方面这两 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实践也确实取得了不少突破和成绩。但他们也存在着共同的缺点, 这就是缺乏传统,很少考虑现状,一切都是人为,因而使人们感到陌生、呆板、缺少魅 力,缺少人情味。

他们成立了另一个组织——Team X小组。这个组织在60年代热闹了一阵,但是由于群龙无首,百家争鸣,形成了不少流派。如著名的皮特·斯密森(Peter Smithson)夫妇规划设计的法国图卢兹(Toulouse)、勒玛利(Le Merrie)两城市,把城市功能分成“干”和“巢”两部分。“干”是道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它将城市连成系统;而“巢”是附在这些“干”上的蜂巢式公寓型居住空间。这种城市体现了“组群流动、生长变化”的规划设计思想。受这种思想影响的还有日本名古屋市高藏寺新城的规划。

由于Team X思潮的影响,在日本也出现了新的学派,这一学派借用生物学名词称为“新陈代谢”学派。他们认为从宇宙到生命,都有新陈代谢过程,人们的任务是促进这种新陈代谢的实现。他们发表了“新陈代谢(Metabolism)1960宣言”。这一学派成员很多,如桢文彦、菊竹清训、黑川纪章、大高正人等。他们各自的创作理论虽然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把现代文明和作为这种文明集约化场所的城市,看成是新陈代谢的哲学范畴。他们结合21世纪东京的城市规划,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城市设计方案,其中日本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丹下健三提出的城市轴理论最具有代表性。它的基本构思有以下3点:
(1)变封闭型单中心城市结构为开放型多中心城市结构;
(2)变向心式同心圆城市发展模式为环形交通轴城市发展模式;
(3)城市摆脱旧区向东京湾海上发展。

新陈代谢学派的城市设计构想中畅想成份多,对未来城市和建筑的发展有很多启发,其中某些局部还得到了实现。他们追求的是功能、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自然和人工环 境之间的和谐;历史与现代之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