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建网应该具备的三要素

    今天,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成功应用,为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能够高效、快捷地处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各业务部门、各单位可以方便、快速地查询各种资料和信息,从而使分散在企业不同部门内的信息资源在企业全范围内进行纵横方向上流动与共享,消除企业部门之间存在的“信息孤岛”,使网络成为供企业不同层次人员使用的信息共享平台。
    但是,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目前一些企事业单位网络建设虽然搞得轰轰烈烈,可是建成后的应用效果却不怎么样,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在建网初期往往十分关注于硬件配置等技术性因素,而忽视了另外两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网络系统下企业员工工作方式的转变。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木桶所盛水量的大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网络技术、信息资源、员工素质作为企业构建信息网络的三块“木板”,相辅相成,关系密切,缺一不可,哪一个方面跟不上要求,都会使网络系统的有效应用受到影响。据有关资料表明,许多企业建成的网络系统未能充分发挥功能,80%是非技术性因素。企业建网切不可只关心技术问题,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忽视了信息资源的组织和企业员工工作方式的转变等非技术性因素,即使技术再先进,也将使计算机网络成为“空架子”、“花瓶”,而且,计算机的数据运算处理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几年后的网络设备性能将比现在提高许多,难怪有人叹息一些企业建网最终是搞了一堆“废铜烂铁”。计算机网络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并非拥有了网络系统就能够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网络系统建设的真正难点在于信息资源的组织和企业员工工作方式转改变。所以,我们说网络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要想成功而不失败,就是这个意思。为此,企业建网应针对这三个要素做好工作。
    一、建设网络工程,搭建物理平台。
    计算机网络系统就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并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数据通讯和资源共享的系统”。正如笔者在与一些企业领导谈论网络建设时,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是,“不过是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连结起来,只要把好技术关就行”。是的,构建计算机网络虽然科技含量很高,但是目前有许多企业级的网络解决方案可供选择。尤其是千兆以太网技术在企业网络建设中的成功应用,使企业建网更加易于实现和操作,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同。所以正因如此,构建企业网络过程中纯技术工作并不难。企业根据自己的技术力量和条件,可以自行、联合或委托方式进行网络建设。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一般不具备自行建网的技术力量,大多是由专业的系统集成公司来承担建设工作的。即便如此,为了作好这项工作,作为企业方面有必要请一个专业技术单位作为系统建设的第三方,代表企业对网络工程建设进行控制与监理,以“公正的第三方”的身份对承建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和服务活动,公正地处理甲乙双方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以保证企业网络建设得以高质量地实现。
    二、做好信息组织,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物理平台的搭建,如何通过网络对企业管理活动中发生的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和利用,辅助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就必须规划和组织好信息资源。换句话说,传统的信息流动方式要由网络进行,网上信息资源的组织是网络建设时应优先考虑的问题。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么计算机网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实际上,许多企业在建网之初,往往对此重视不够,导致了网络建成后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要制定出一整套适合本企业特点的网络化工作标准和方法,建立信息管理体系,规定不同业务部门提供信息的义务和浏览信息的权限。这样,作为企业网络中的每一个部门既是信息的提供者和发布者,又是信息的享用者和使用者。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网站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流行的web浏览器/web服务器模式,实现网上信息资源的采编、发布、互动与共享。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网络化管理对传统管理方式下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是否认同、接受和适应这种新的工作方式,企业在建网之初,都应当有充分的考虑和部署。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使用人员,相应的宣传、讲座和培训等工作应先期展开,努力营造出企业信息化氛围,使大家能尽快转变观念,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为做好将来网络系统下的工作方式的转变奠定基础,确保由传统工作方式向网络方式“平滑过渡”,最终取得成功的建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