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霆: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飞车(附图)

  个人资料
  姓名: 杨震霆 (Carboy) 
  年龄: 保密,约为25 
  婚姻: 否 
  文化: 中大经济学本科 
  职业: 音响,通信,汽车都做过,现为时代财富CIO 
  爱好: 曾经是音响,摩托车(跑车),汽车,现为电脑
-------------------------------------------------------
  前言:在广州上网超过2年以上的老网虫,几乎没有不认识Carboy的大名的。在广州的Internet发展史上,Carboy可算是一位传奇人物——一个从做车行生意到广州飞华电信工程有限公司的CIO(信息总监)。(注:现为时代财富CIO)

  广州飞华电信工程有限公司目前是广东Internet服务的一个最知名的品牌,一个拥有140万免费用户及超过800个企业客户,网站日浏览量超过10万的Internet服务公司。旗下有十大网站:163电子邮局、广州视窗、中国免费网、中国投资网、新生活网站、中国调查网、蓝天BBS、世纪前线、中文ICQ、飞华统计专家,每天的页面阅读数(Pages Views)过200万,访问人次(User sessions)超过30万。飞华能够有今天的成就,Carboy的努力功不可抹! 

  CNET中国专诚到飞华的新办公室采访了这位传奇人物。

  CNET中国:当初为什么会从事汽车生意的呢?

  Carboy:我大学毕业以后,自己找工作加学校分配,到了市劳动局属下的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做了一年,不习惯国家机关那种官僚作风,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同时也因为向往外面的世界,便辞职自己出来做生意, (虽然这样做很自由,也丰富了人生经历,但有时很难说是正确的选择) 

  因为自己对音响非常了解,在报纸杂志上又不断有普及音响的文章发表,加上对顾客诚恳,做了两年,在音响界有点名气,赚了点钱。但就在这个时候,又因为年青好玩,迷上了摩托车,在玩摩托车之余,部分生意也开始向摩托车发展,玩摩托车的人很自然的会向汽车过度。这时,我觉得汽车是朝阳行业,便结束音响生意,转行和人合伙做汽车生意,这便是Carboy的由来了。 

  我从第一台蓝鸟开始,到后来的三菱FTO,确实玩过不少车,光是跑车就有NISSAN SKYLINE,HONDA PRELUDE,三菱3000GT,三菱FTO等。汽车行业在中国是个非常政策性的行业,严格来说,是很少进口汽车能在中国上牌的,但偏偏在中国,进口汽车跑得满街都是,人人都在打汽车上牌的擦边球,通过各种途径上牌,所以做汽车生意的风险是非常之大的。 

  CNET中国:那为什么放弃汽车生意转投IT界呢? 

  Carboy:在1996年4月的一次大的政策变动中,发生了我的最大的生意意外,千金散尽,女朋友也在这适当的时机离开了。不能再出去玩以后,便开始留意电脑,一有电脑,自然就想上互联网,(我一直很难理解很多人玩了很久电脑却不想上网,就好象有台汽车却不想出广州一样)一上互联网,就喜欢上它了,因为里面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上网的最大收获,除了学到电脑知识外,就是认识到一帮品质比较纯正的朋友,当然玩电脑的也有品质不好的,但在电脑旁边抓一把,和在其他地方抓一把,绝对是玩电脑的品质好的比例高。 

  我记得我刚上网那阵子,摸索这个高速公路入口摸了很久都没摸到,在头晕脑胀孤立无助之时惟有去找书。当时在中国找一本有用的Internet的书可不是象找几乎泛滥的什么“WINDOWS入门”那么容易了,我不敢说中国的Internet书没水平,但落后是肯定的了,当时一套“INTERNET IN A BOX”还被那些书商当成至高无上的WINSOCK软件,当然现在我们知道它是多么的落后了。 

  CNET中国:那你是怎么做到CIO这个职位的呢? 

  Carboy:97年刚加入飞华时任推广部经理。向《羊城晚报》莫主任和张局长提出和《羊城晚报》合办Internet培训班,此后飞华公司的名称每个星期都出现在《羊城晚报》上,在广东地区影响很大。提出“网上商机”和“飞华就是Internet服务”的概念,此后成功地将此概念深入民心,广为传播,成为飞华的形象品牌。 

  98年3月份,提出“企业上网在飞华”的宣传口号,并亲自为这句话做了专用的LOGO,经过半年的事实证明,这句话非常行之有效,过目不忘,而且公司属性、市场属性十分明显,客观上已经起到这样的作用:就是一说企业上网,就想起了飞华,而很多企业想到上网的念头时,也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飞华。连新境界的创始人、CIS的中国始祖潘殿伟先生也认为非常不错。 

  98年,我可以说是全身心投入到了我工作中去,全年365日,我几乎是一个星期七天,每天超过13个小时处在工作状态中,忙着那些永远也忙不完的工作,市场策划、宣传广告、撰写文案、Catalog制作、广告设计、杂志编排、网页制作、开会出差等等。个人问题可以说是完全抛诸脑后,准确地说,是没有时间理会自己的私人问题了,和出版社签了合同的书,从6月拖到12月;很多人关注的个人主页,几乎没有动过;97年每个星期都有见报的文章,98年已经寥寥可数;还有一些对自己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也都拖到被别人追上门才去解决,总之,就是能拖就拖。我的劳动换来了我工作上丰硕的收获,首先我圆满地完成了分局领导布置的销售任务;其次,我把飞华公司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知名度上,成为广东Internet服务的一个最知名的品牌。 

  记得我在1997年总结的时候写道“在1997年,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择,就是从汽车行业转向了现在的Internet行业,这次转变,无论从经济还是社会的角度讲,都是一个巨大的反差,也把以前在某一个行业的积累完全推翻,一切从头开始,个中的得失,是否明智的选择,恐怕要1999年才知。”不过现在我可以非常宽慰地对自己说,我做了个正确的选择。 

  CNET中国:那你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呢? 

  Carboy:要入这一行就快点了,不要犹豫。Internet事业是朝阳行业,各个公司都很难请人。现在其他行业都不太景气,而这一行失业很少,可以说不会失业!从事这一行主要依靠平时从看书看报纸中学习IT知识,靠自己的的积累。就象我自己,学的是经济学专业,完全是靠朋友的帮助和自己学习。对于没有从事所学专业的行业我没有感到什么,因为我觉得现在很充实。 

  不过现在这一行跳槽风气很盛行,很多人在这里干几个月又跳到那里。我希望年轻人能沉得住气,这个行业讲求的是TeamWork(团队合作),有什么问题和需求可以通过沟通表达,不要轻易转工。的确,转工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同时又会带来新的问题。 

  CNET中国:随着中国Internet事业的飞速发展,在国内涌现出一大批类似的网站,尤其是象“广州视窗”这一类综合杂志式的网站近乎泛滥;而象“163电子邮局”这样的免费电子邮箱服务也令人倍感眼花缭乱!有什么办法使“广州视窗”继续鹤立鸡群呢? 

  Carboy:现在ICP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也实在没有什么信心能保证。主要靠用新的意念来吸引浏览者,而我们将会在12月份推出一个全新的网站。在Internet界并不缺乏主意和意念,实际行动最重要。现在ICP的竞争主要就是人才的竞争。 

  CNET中国:那么你对ICP的发展趋势有什么看法呢? 

  Carboy:要是问我对当今中国的Internet行业有什么看法的话,我觉得这个行业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十分之好大喜功。本来这个行业多数是搞技术的,应该务实才对,但不知怎么搞的,却充满了浮夸的风气。比如,网站上明明摆着十几件二十件商品,就宣称“全面进军电子商务”;拍卖的东西寥寥可数,自称为“拍卖风暴”;还有些宣称为全国最大的拍卖网站的,竞投数竟大半为零,看上面的商品,二手Nokia6150“起拍价”为2100元,心想,不用竞投了,我卖部全新的给你吧。如此的例子数不胜数,总之“最好的门户”“最大的网站”“国内第一”“市场占有率最高”“访问量最大”“中国首富”这些字样充斥网上,每天都见到,反正不用谁来证实的,自己封就是了。 

  不过话说回来,Internet行业的好大喜功跟媒体有关。如果不是媒体这么喜欢吹捧,那些“著名”公司可能还不至于这样。我曾经看过一位“董事长+CEO”的采访记,内容大同小异,竟有12家以上的报纸杂志刊登过,而且上面很多的数字失实,可见记者编辑们也没有认真去调查取证过。再比如这次把网络当成“生存”工具的炒作,如果不是媒体的推波助澜,也不会搞得那么夸张。那些总裁们见出名见报那么容易,也不介意乱放一气卫星,把访问量啊,注册人数啊,公司价值啊报大它十倍八倍,反正一来这数字你也不知道,二来就是发现与事实不符也不算违法。 

  未来ICP的发展出路是电子商务。不过有一点就是广州的氛围与北京很不同,不是IT企业集中的地方,这边只有办事处之类的,要做个广告也要知会北京总部那边,然后再等批核。例如网易也是在发展北京后广告才明显增加了。所以对于广州来说,发展电子商务要用广州模式,就象海印电器城那种人气汇集的模式,正如广州人说的“成行成市”。 

  对于新浪新开的网上商店感到很失望,根本没有自己的风格,与8848很类似。做网上商店一定要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意向,不能想当然的就干。我就很欣赏香港苹果速销,做得非常成功!

  采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希望Carboy能继续引领飞华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