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质学与构造地质学专家 史继忠

史继忠 男,1948年出生,河北涿州人,中共党员,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1976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留校任教至今。1982年至1983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进修。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摄影家协会、中国地理学会遥感分会会员;地矿部遥感地质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课指会委员;河北省地质学会遥感地质学组委员会委员。1999年被评为教授。

 
主创了院遥感地质学课程教学和遥感地质实验室。1978年起承担了自75级~94级、99级~2000级历届地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部分物探专业的《遥感地质学》;99级~2000级土地管理专业《应用遥感技术》;99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2000级勘查技术专业《遥感勘查技术》;95级~2002级《摄影技术》、《摄影技术与实践》、《大学摄影技术》等课程主讲、实习、辅导。曾承担《构造地质学》、《地质学基础》的部分教学工作,多次指导野外地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主编了《遥感地质学补充讲义》、《遥感地质学实习指导书》等院内教材;作为主要编写者参加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地质矿产类规划教材《遥感地质学》,1994年由地质出版社出版,1996年荣获地矿部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一直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从事遥感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摄影技术、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等的教学、理论和应用研究。1985年获院教学质量优秀奖;1988年获《遥感信息》“全国遥感知识竞赛”一等奖;1989年获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89 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教工委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事迹刊登于《中国地质矿产报》(1990年12月21日)、入编《校友风采》(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年)、《中国地质矿业家列传》(新华出版社,1994年)。

 

曾参加(或主持)部控项目“内蒙集二线一带富铁矿赋存条件”(1978);院项目“遥感技术在地质中的应用”(1988-1990);地矿部重大基础项目(9006)“太行山构造岩浆带对金属矿的控制”(1990-1992);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南方十四省(市)油气地质遥感图像解译”(1992-1994);地矿部“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501)《上海浦东、厦门地质环境研究》子专题“海洋环境对厦门海沧开发区沿岸工程建设影响的评价”,评审为“国内领先水平”(1994-1995);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青藏遥感石油地质工程》“西藏措勤盆地(1:20万)遥感石油地质解译工程”(1996)、“藏南日喀则地区(1:20万)遥感石油地质解译工程”(1998)等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报告的编写。项目总体报告《藏南地区石油地质遥感解译及路线地质调查报告》1998年通过验收,评价为“优秀成果报告”,1999年评审,被评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加研究及编写的地矿部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成果《太行山区地壳演化及成矿规律》,1994年由地震出版社出版。

1999年~2003年《专业课多媒体教学课件研制与开发》、“3S”技术集成应用和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研究。
 

陆续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川里环形(帚状)构造的发现与成像雷达图像解译特点研究 ”,1992年被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评选为第九届遥感地质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评价为“应用微波新信息效果较好的新例”, 入选1998年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资源与环境遥感监测学术讨论会》;“我国不同景观区SIR与MSS图像影像特征对比”1997年获河北省地质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998年入选“世界华人重大科技与学术成果”。